Unit 1 Dreams for the future
築夢未來
Reading
每當我回想起童年時光就不禁莞爾。我和朋友會在操場上玩好幾個小時,有時候我們會猜想長大後要做什麼。我一心想要成為電影明星,而我的朋友則打算未來要當科學家、醫生和企業家。我曾以為每個孩子都有遠大的夢想,但在看過名為《世界的孩子》這部關於來自不同國家孩子的紀錄片後,我了解到並非所有的孩子都像我們一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事實上,有些貧窮的孩子甚至因為需要長時間辛苦工作而無力顧及課業。例如影片中一名玻利維亞男孩,為了負擔學費必須在煤礦坑裡長時間工作。另一段紀錄片也報導了一則西藏孩童的故事。在高山上,他們與世隔絕,沒有機會上網。這些西藏孩子和臺灣孩子的目標迥異。他們花很多時間冥想,希望能悟出生命的意義。
不過,在影片所報導的所有孩子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名叫聖弟普‧沙哈尼的孩子。聖弟普來自印度,只有12歲的他生長在艱困的環境裡。他的姓氏在印度語字面的解釋是「船伕」。當被問及他的未來,聖弟普說他唯一想做的事就是繼承父親的衣缽,成為一名船伕。聖弟普日以繼夜的工作,划船載客渡河一趟只能賺得約臺幣兩、三塊的微薄收入。對我來說,他似乎過著悲慘的生活。因為他賺的錢那麼少,一輩子只能受困在落後的家園裏,也很有可能永遠沒有機會看看這個世界。
後來,我得知種姓制度也許就是聖弟普對從事其它工作不抱希望的主要原因。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們依其出生的家庭歸類為不同的階層,且已行之久遠。聖弟普或許稍感寬慰,他不是最低層的一員,因為這些人注定要過著更艱苦的生活,備受不平等的對待和虐待。他們的人生如此卑賤,致使他們無法想像被公平對待,更遑論受人尊敬了。
看到影片中聖弟普和其他孩子如何生活,讓我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到慶幸。過著這麼艱困的生活,這些孩子似乎沒有機會大膽築夢。對他們來說,這麼做無異於癡人說夢。事實上,或許有一些人會認為他們的夢想平淡無奇或無關緊要。但是,這些孩子卻鍥而不捨地完成他們的夢想。我不禁讚嘆這些孩子是多麼的了不起。即使在不利的環境下,他們仍努力不懈、全力以赴,這激勵了我要貫徹自己的夢想。我領悟到只要我們不對自我設限,無論我們的夢想遠大或渺小,那其實都無所謂,總是有夢想成真的可能。
─By Jamie M. Blackler
留言列表